幸福大廈

2012
多頻道錄像.記錄照片.聲音檔案.殘餘物件(1)

作品背景脈絡與簡介

2012年,陳界仁租下新北市工廠區內的一棟鐵皮廠房,之後,他藉由組織異構式的臨時社群,共同於鐵皮廠房內搭建了一棟三層樓公寓,以及如迷宮般的數個房間作為拍攝影片的場景,並於影片完成後,將這個拍攝空間──轉換為放映空間、展覽空間、公共論壇與聲音表演場所等可多重運用的場域;同時也是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後的當代社會內製造一個「臨時域外」,並將各種異見者,不斷捲入其中,共同討論在當代的政經結構、生命政治與藝術體制下,除了批判模式外,還可以如何展開其它的社會想像與藝術生產方式。
《幸福大廈》的計畫名稱,源自陳界仁在新店水尾社區的老家被改建為國宅後,因付不起房貸,而搬至新北市幸福路旁的勞工區,《幸福大廈》計畫中搭建的三層樓公寓,即參照該區域的典型建築。在《幸福大廈》計畫中的影片部份,陳界仁先邀請無固定工作的年輕朋友,書寫其對於個人生命史的片段感想,之後,再以虛構敘事的形式,將這些被原子化的個體案例串連為──我們處於「全球監禁、在地流放 」的生命狀態。待影片完成後,陳界仁除了將影片重新裝置於這個虛構場景內,並把影片中不同演出者的獨白聲與影像分開,再將這些獨白聲裝置於與影片演出者相對應的場景中,使影像、聲音、場景既相互映照,又於同一個空間內彼此分離,而觀眾進入這個如劇場般的「臨時域外」時,既像是要將這些被拆解的影像與聲音,自行進行重組的參觀者,也像是在這個場景中,飾演徘徊於「臨時域外」內的思索者。
隨著一年計畫的結束與拆除虛構的場景後,除了原先的影片外,空間性的「臨時域外」與展演形式也隨之消失,難以再現。因此陳界仁計劃將原先拍攝的影片與相關的活動記錄照、聲音檔案、殘餘物件等,以另一種閱讀與感知方式進行重構(1)。或者說,《幸福大廈》不只是藉一棟虛構公寓,討論當代個體處於「全球監禁、在地流放」的生命狀態,也同時是關於此計畫如何不斷地流變與「再–重構」的問題。

註解

  1. 因為期一年的《幸福大廈》計畫,留下極為龐大的影音資料,相關資料目前還在整理中。

相關作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