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世界的世界中
Ⅰ&Ⅱ
2022
Ⅰ:數位檔案.黑白.有聲.4分08秒.單頻道錄像
Ⅱ:數位檔案.黑白.有聲.2分38秒.單頻道錄像
創作自述
⋯⋯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光目女(1)
2017年,我在勘完預計拍攝《中空之地》(2)的場景後,於雨夜──朋友開車載我回工作室的途中,經過一片荒地時,遠遠看到有個人低著頭,一動也不動地站在荒地上,任由雨水不斷淋濕全身,雨夜讓我分不清那個人是男性或女性,更不可能知道他或她為何靜立在荒地上,但這個看不出性別的孤獨靜立者,從此住進我的腦海,並不時浮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不禁莫名地漫想起來──這驚鴻一瞥又不肯離去的記憶,似乎在向我顯示某些無必然邏輯的聯想,其中有兩個聯想所浮現的意象最為強烈,一個是那於黑夜中包覆我們與那個孤獨靜立者的連綿雨水,彷彿像是網路時代中,不斷生成與不斷穿透我們的無數資訊,這些如恆河流沙般無法計算數量的資訊,像是在提醒我們──在帝國的全域式操控系統內,我們除了被不斷穿透外,根本無處逃逸的處境。
另一個聯想來自《地藏菩薩本願經》(3)的「分身集會品第二」中提到:「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以及後續提到「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這兩段話,自然會讓我想到任何的「一」,都是不可計數的「多」的集合,反之,任何的「一」,也都可再分散成無限的「多」;同樣地獄也不只有一處,而是無論任何世界,包括我們的內心深處,都可能製造出新的地獄,而那個分不出性別的孤獨靜立者,彷彿是暫時「共復一形」的地藏菩薩──這個暫時「共復一形」的地藏菩薩,也是為了將「一」再次分散成無限的「多」而顯身,或者是始終既是「一」也是「多」,既是分身也是合身的地藏菩薩(4)。
當然,以上的無序漫想,只是觸發我創作時的趨力。對我而言,藝術始終是溢出語言與文字之外的觀想物,它必然會隨著不同的觀者,引發不同的漫想,當這些漫想發生之時,也是不同感性浮現的時刻。
因此,我將這個驚鴻一瞥又不肯離去的記憶,做成兩個互相背對的影像,在第一個錄像中,觀眾可以看到孤獨靜立者與環境的關係,在第二個錄像中,觀眾看不到任何環境,只有人與如同電流般的抽象雨水和不可見的風,以靜立和加速這兩種運動形式,形成某種無始無終的對話與對質的相互作用與交混狀態。
註解
-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提到其不同前世曾為男性與女性,但都發下過宏願──將渡盡所有受苦的眾生(包含不同物種)後,自己才成佛(覺悟者)。光目女即為地藏菩薩的前世之一,著名的偈頌「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為後來的講經人,依據光目女許下的宏願,以及《地藏菩薩本願經》中的核心精神,總結出的偈頌。如暫且擱置神話式的敘事,我們可以將所有用盡自身心力,幫助眾生之人,都視為是地藏菩薩的無數分身之一。
- 《中空之地》為長期創作計畫《她與她的兒女們》的第一章,序章為《風摧肉身》,而《在沒有世界的世界中 I & II》則是這整個計畫的引言,但每件作品既可以單獨成立,也可以連結成前後相互呼應的敘事。
- 關於《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簡介,參閱:https://zh.wikipedia.org/zh-tw/地藏菩薩本願經 [瀏覽日期2024年5月10日]。
- 《中空之地》的拍攝地點,後來改到這片荒地拍攝,同時我們在這片荒地上發現一個由石頭堆疊成高約六十公分的簡陋小廟,廟內供奉曾被遺棄且面目模糊的佛像,但按佛像的形制判斷,應為地藏菩薩。我們拍完《中空之地》後,將這座無法防雨且隨時可能坍塌的小廟,改建成漆為紅色的不鏽鋼小廟,其大小、比例與方位,皆為向佛像擲筊後才確定。
- 展場照攝影:楊灝。